一、竞赛主题
强农奋楫迎双甲,创新扬帆启新涯
二、赛事框架
“强农杯”中国农业大学第六届创新创业大赛分为创新竞赛、创业竞赛和专项赛。创新竞赛作为“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校级选拔赛;创业竞赛作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校级选拔赛;以上两大赛事在国赛、省赛阶段分别独立设置专项赛,另外“强农杯”独立设置校级专项赛。
图1 强农杯赛事框架
三、创新竞赛
(一)赛道设置
创新竞赛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类。
创新竞赛 | 赛道 | 赛道设置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赛道 | 申报参赛的作品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学科类别包含能源化工、机械控制、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数理等。 | |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赛道 | 申报参赛的作品为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也可以按照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报送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 |
科技发明制作赛道 | 参赛作品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
表1 强农杯创新竞赛赛道设置
(二)参赛要求
凡在2025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我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参赛。
参赛团队学生人数不超过8人(含负责人),指导教师不超过3名。(详见附件1)
(三)材料提交(详见附件2)
序号 | 名称 |
1 | 汇总表Excel版 |
2 | 作品申报书 |
3 | 作品项目书(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 Word版和PPT版 |
4 | 指导教师确认函 |
5 | 1分钟项目介绍视频(100M以内,选交) |
(四)赛程安排
1.报名阶段(即日起至3月7日):各参赛团队按照竞赛要求进行竞赛项目申报,于3月7日(周五)12:00前将创新竞赛汇总表Excel(详见附件2-1)发送至邮箱clstxk@163.com。学院将对参赛成员资格、项目真实性等进行审查。学校组委会将根据本届大赛报名项目数和上一年度各学院国家级A类学科竞赛获奖情况分配本学院晋级校赛名额。
2.院赛阶段(3月8日-3月14日):各参赛团队于3月8日(周六)17:00前将项目材料、作品申报书、指导教师确认函、ppt等(详见附件2-2、附件2-3、附件2-4)发送至邮箱clstxk@163.com。学院将按照学校组委会分配的名额进行选拔推荐,同时所有晋级参赛项目需在校内系统同步报名,具体报名方式后续通知。
3.校赛初赛阶段(3月15日-3月23日):学校组委会对进入校赛的项目进行资格审查并聘请相关评委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排名前20%的项目进入决赛阶段,排名前20-40%的项目拟授为三等奖,排名最后60%的项目作品淘汰。
4.校赛决赛阶段(3月24日-3月28日):学校组委会组织评审专家对进入决赛的作品进行现场答辩并产生各赛道的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图2 创新竞赛赛程安排
五、创业竞赛
(一)赛道设置
创业竞赛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产业命题赛道。
创业竞赛 | 赛道 | 组别 | 赛道设置 |
高教主赛道 | 创意组 | 参赛项目应认真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应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 |
创业组 | 参赛项目应认真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 ||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 公益组 | 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 |
创意组 | 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 ||
创业组 | 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项目负责人须为法定代表人。 | ||
产业命题赛道 | 产教协同创新组 |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度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基于“四新”建设的内涵和要求,推动解决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类难题,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与迭代创新。 | |
区域特色产业组 |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及相关各类产业,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技术解决方案,助力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区域产业生态。 |
(二)参赛要求
团队负责人需为我校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或毕业5年内学生(2020-2024届毕业生)。如已注册企业,参赛团队负责人须为申报项目(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法人代表。所有参赛学生年龄不超过35岁(1990年6月1日及以后出生)。
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0人(含负责人),每个团队指导教师不超过3名。(详见附件4)
(三)材料提交(详见附件5)
序号 | 名称 |
1 | 汇总表Excel版 |
2 | 作品报名表 |
3 | 商业计划书Word版和PPT版 |
4 | 指导教师确认函 |
5 | 1分钟项目介绍视频(100M以内,选交) |
(四)赛程安排
1.报名阶段(即日起至4月15日):各参赛团队按照竞赛要求准备相关申报材料,于4月15日(周二)12:00前将创业竞赛汇总表(详见附件5-1)发送至邮箱clstxk@163.com。学院将对参赛成员资格、项目真实性等进行审查。学校组委会将根据本届大赛报名项目数和上一年度各学院国家级A类学科竞赛获奖情况分配晋级校赛名额。
2.院赛阶段(4月15日-4月30日):各参赛团队于4月16日(周三)17:00前将项目报名表、项目计划书、指导教师确认函、ppt等(详见附件5-2、附件5-3、附件5-4)发送至邮箱clstxk@163.com。学院将按照学校组委会分配的名额进行选拔推荐,所有晋级参赛项目需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s://cy.ncss.cn/)同步报名,网站报名开启时间预计4月,具体报名方式后续详细通知。
3.校赛初赛阶段(5月1日-5月15日):学校组委会对进入校赛的项目进行资格审查并聘请相关评委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排名前20%的项目进入决赛阶段,排名前20-40%的项目拟授为三等奖,排名最后60%的项目作品淘汰。
4.校赛决赛阶段(5月15日-5月30日):学校组委会组织评审专家对进入决赛的作品进行现场答辩产生各赛道的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图3 创业竞赛赛程安排
六、专项赛及专项活动
专项赛及专项活动包括校级专项赛和其他专项赛,各专项赛分别单独设立。
“种未来•创世界”前沿生物技术与育种技术专项赛(校级专项赛)下设创意竞赛、创新竞赛和创业竞赛三个组别,聚焦前沿生物技术与育种技术,推动未来生物科技发展,包括但不局限于合成生物、基因编辑、生物医药、智慧育种、干细胞育种等。相关安排详细见附件8。
其他专项赛参赛要求、赛程安排等依据上级赛事相关通知另行安排。
七、奖励措施
学校现有配套政策:《中国农业大学教育教学奖励办法(2020年修订)》(中农大教字〔2020〕4号)、《中国农业大学推荐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实施办法(2020年修订)》(中农大教字〔2021〕1号)、《中国农业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办法》(中农大人字〔2021〕6号)和《中国农业大学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实施细则》(中农大人字〔2021〕7号)等。
获奖师生可自行根据相关政策申请对应奖励。
人员 | 奖励内容 | 详情 |
项目负责人及成员 | 创新创业学分 | 由校团委统计报送本科生院认定 |
综合素质测评加分 | 由参赛学生向所在学院申请 | |
创新创业奖学金评定 | 依据对应政策执行 | |
推荐保送免试硕士研究生资格 | ||
“惠乡”创业训练营 | 创业赛道的优秀项目,将有机会参与由学校“惠乡”创业基金支持的“惠乡训练营”,获得进一步的创业能力培训和项目指导 | |
项目指导教师 | 奖励经费 | 根据项目获奖情况和学校当年财政政策,由有关单位负责发放 |
工作量认定 | 国赛、市赛、校赛获奖项目分别认定64h、40h、24h教学工作量,同一项目以最高获奖为准。由校团委、就业创业办公室根据创新赛道、创业赛道的获奖情况分别统计报送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认定 | |
职称评聘 | 根据项目获奖情况,进行职称评聘申报市赛以上获奖可作为向负责单位申请条件之一 |
表3 学校相关创新创业激励政策
八、联系方式
(一)联系人:
曹旭东,010-6273 3169(研究生)
王晨,010-6273 6581(本科生)
(二)强农杯咨询群:
院赛后续通知将分别在强农杯土院创新竞赛、创业竞赛、专项赛通知群内发布,请各参赛团队负责人扫描二维码加入(若二维码失效,请联系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会学科组李姝瑶)。
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教育管理科
2025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