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5日,由中国土地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支持单位的“自然资源科技助力美丽中国”科普活动在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举办,线上同步直播。我院张超教授、汤怀志副教授参加并做科普报告。我院兼职教授自然资源部土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郧文聚研究员,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宋海荣副院长,北京土地学会副会长彭文英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岳文泽教授,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郭文华研究员,自然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余星涤研究员,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党委委员、专职副书记沈飞研究员、陈原研究员、李晨高级工程师,自然资源部不动产登记中心孟霏助理研究员,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王庆宾研究员,中国土地学会的工作人员以及我院部分博士、硕士研究生等参加了该科普活动。
首先,郧文聚主任致辞,指出举办土地科学界一年一度的学术交流和科学普及活动目的是为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土地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存资源,合理利用土地,严格保护耕地是基本国策,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发展土地科技、开拓无尽边疆。今年是“十四五”的关键一年,国土空间规划基本落地,为施行高效能国土空间治理奠定了基础。最后,表达对本次活动的期望,希望专家领导,高校教授一起共学共议,对行业内的所有同事带来启发,共同开创土地科技创新和土地科学普及的新局面。
本次活动共有8名专家、学者做了科普报告,我院张超教授进行了《吉林西部盐碱地治理利用》的科普报告,首先介绍了全球盐碱地分布和我国盐碱地分布,引出盐碱地是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从理化性质的科学角度为大家解释了什么是盐碱地以及盐碱地的形成原因,接着结合团队已有成果展示了吉林西部大安苏打型盐碱地的20年变迁,并对该地区盐碱地的治理的经验大安模式进行了讲解。
我院汤怀志副教授进行了《大题目:村庄革新2050》的报告,首先利用AI技术描述未来乡村场景作为开头,引出目前中国乡村问题,紧接着挑选出全国大学生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创新设计大赛和全国大学生乡村国土空间价值提升规划设计大赛的竞赛作品,以新时代年轻人及大学生的视角对未来农业农村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所期望的未来乡村生活进行描述,最后对乡村价值和新时代的土地整治进行重新定义,即要把乡村“共享”出去,表达了对未来乡村2050的美好畅想。
最后,自然资源部直属单位代表蒙达,毕云龙,周金瑾,田亮,张玉韩和省级土地学会代表刘治成分别发言,我院土地信息系硕士生赵丽华作为研究生代表做了精彩发言,中国土地学会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圆满结束。
供稿:罗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