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请使用IE9(或以上)、谷歌、火狐等现代浏览器。360、QQ、搜狗等浏览器请使用极速模式。
学术视点

郧文聚:锻造新时代更高水平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基座

发布日期:2024-05-29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 就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并以良田、良技、良治“三结合”,推动农田可持续利用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升。

维护粮食安全,就是要把足够多、足够好的粮食握在手中,需要的时候产得出、调得动、用得上。笔者认为,应当运用现有国际经济地位和当代科技水平,构建更加稳健、灵活、安全、可靠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一要充分尊重经济规律,构建基于国家间比较优势的粮食生产贸易战略。必要的农产品进出口,既是我国现实消费结构的需要,也是国家耕地资源保护战略调整和建设的需要。运用好食物国际贸易,让我国耕地“喘口气”十分必要。

二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着眼长远,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这就要切实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农用地资源保护与建设基础,把绿色产能搞上去,把不健康产能退出去,重塑基于我国自然资源格局的耕地保护新格局。特别是针对永久基本农田格局,要抓住健康永续产能这个核心,实现耕地由粗放利用 向精细利用的根本转变,保住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优质粮田。

三要充分认识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是良好的耕地生态系统。耕地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是把太阳能 转化为生物质能。南方一年两熟或三熟地区的耕地比北方一年一熟地区的耕地更有优势,平原地区的耕地比山区、丘陵区的耕地更有优势,灌溉耕地比旱地更有优势。因此,把耕地保护红线建立在这些具有比较 优势的地区非常重要。

四要充分认识和尊重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公益性。如果耕地都没了,即使有再好的技术装备、再高 的生产积极性,粮食安全也难以落地。古往今来,无数教训告诉我们,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维护粮食安全就是捍卫我们的长治久安。在耕地保护、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面前,我们必须时刻心怀敬畏、令行禁止。

五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耕地资源是农用地资源中的精华,过去,南方丘陵山区的社会发展会把村镇建在坡脚,把平坝留作粮田,这有其科学道理。但时至今日,受经济利益驱使等影响,这个优良的传统正在被侵蚀。必须承认的是,种粮与种果、养鱼、建工厂等之间的收益差距仍较为巨大。如果不正视这些比较收益和机会成本,就不可能构造出兼得情、理、法的善治体系,也就难以营造全社会保护耕地、建设粮食安全的生动局面。这就要通过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创新,调动社会各方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2023 年 12 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粮食安全保障法》,并将于 2024 年 6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该法将“耕地保护”专设为第二章,充分表明了耕地保护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结合该主题,本期《中国土地》封面聚焦栏目特邀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耕地的产能、耕地保护的公益属性、耕地保护的激励机制以及耕地“保空间、提产能、可持续”的实施策略等展开探讨,以期为更好地保护耕地提供有益思考。

新时代需要更高水平的耕地保护制度,需要更有活力的粮食安全机制。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 安全生态、高效能治理,也需要更多、更丰富的基层探索。站在新起点,耕地保护制度建设已稳步推进, 耕地保护的“硬措施”不断完善,我们也将继续矢志向前,用改革创新的实际行动切实守牢耕地保护这条基本生命线。


(作者为自然资源部土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兼职教授。全文刊发于《中国土地》202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