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下午,依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休养生息制度背景下的耕地保护转型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孔祥斌教授团队主办的“大国耕地保护与持续利用”名家论坛第七场学术论坛顺利召开。本次论坛以“土壤重金属特征、生态风险智能识别与耕地安全利用策略”为主题,创新报告与交流形式,邀请到来自中国地质大学的杨忠芳教授从土壤重金属特征与生态风险智能识别的底层逻辑出发,提出耕地安全利用策略,给我们破解耕地保护难题。线上线下近七十名师生参加了此次交流活动。
孔祥斌教授首先代表土地与持续发展通识课高校联盟对杨忠芳教授表示热烈欢迎与感谢,并介绍了大国耕地保护与持续利用名家论坛的开设背景,特别强调在极端气候频发及地缘政治冲突不断的背景下耕地保护的重要意义,并表示有幸邀请杨忠芳教授做本次高水平报告,将加强土壤重金属风险识别在土地分类管理的重要作用的共识,共同为耕地保护与持续利用发声。
杨忠芳教授深入浅出从土地资源管护面临的新问题、自然高背景的类型与土壤中金属富集过程、土壤Cd等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控制因素、土壤重金属的自然与人为源识别、风险智能识别和粮食安全与土地分类管理策略等五个方面为同学们讲解了“土壤重金属特征、生态风险智能识别与耕地安全利用策略”。杨忠芳教授首先从土壤重金属管理的历程娓娓道来,犀利地指出了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情况不容乐观,结合土地污染的几种概念,提出了地质高背景的定义,并给出科学结论——重金属含量与成土母岩的种类有关。同时指出大数据、机器学习分析方法与利用水稻籽实和土壤Cd含量综合分类的方法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最后,讲座在杨忠芳教授和与会师生的交流互动中圆满结束。本次讲座让师生对土壤重金属风险和耕地保护的多重挑战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同时也再次强调了土壤重金属风险识别在土地分类管理的重要作用。此次讲座通过土地与持续发展通识课高校联盟平台,充分利用网络会议优势,有效地扩大了受众群体。孔祥斌教授团队将会继续组织聚焦耕地利用保护的学术讲座,为广大土地科学的同学们提供更加方便、更加广泛的“拓展视野、增长见识”的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凝聚力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