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请使用IE9(或以上)、谷歌、火狐等现代浏览器。360、QQ、搜狗等浏览器请使用极速模式。
通知公告

【研招】专业学位研究生“耕地保育与可持续发展”专项2023年招生简介

发布日期:2023-03-28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一、专项简介

我国耕地普遍存在干旱、盐化、瘠薄和污染的特点,根据2015年农业部《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我国各地区评价为1-3等(高产田)的耕地占27.3%,评价为4-6等(中产田)的耕地占44.8%,这部分耕地受到一定程度的盐渍化、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的影响;评价为7-10等(低产田)的耕地占27.9%,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相对较差,生产障碍因素突出,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根本改善,应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内在质量建设。

耕地保育与可持续发展专项正是针对我国不同地区耕地突出的障碍问题,如北京的上庄基地存在都市城郊农田土壤健康与地力定向培育的问题,河北的涿州和曲周以及内蒙古武川地区存在中低产农田地力提升的问题,山东的桓台高产地区面临着地力保育与资源高效利用、山东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天津的滨海面临盐渍化障碍的问题,吉林的梨树基地面临水土流失的问题。开展了农田地力演变规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和管理、中低产田改良与地力提升、水土保持、污染土壤修复等方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多年来,本专项依托农业农村部华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和华北地区的多处野外实验站或试验基地,以及相关老师承担的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行业专项和横向课题,特别是“天津滨海地区盐渍土物理结构改良技术研究”,“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水-肥-盐一体化综合调控机理与技术模式”,“北方旱地合理耕层构建技术及配套耕作机具研究与示范”,与地方单位进行了很好的合作,在耕地保育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科学研究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等活动中,培养掌握耕地保育理论和技术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在耕地地力培育与国家粮食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省级科学技术奖等奖项。在国内外本学科相关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数百篇,在国际和国内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领域享有盛誉。

二、培养目标和特色

培养目标:耕地保育与可持续发展农业硕士是与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学、气象学等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耕地质量监测与管理、耕地保育与地力提升、水土保持、污染土壤修复等领域相关行政部门、行业与企事业单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培养精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职业技能人才。能在农业、土地、水保、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保育、污染土壤修复、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技术推广和管理等工作。

专项特色:本专项针对我国不同地区耕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农田地力演变规律的揭示,明确高强度种植农田地力提升的限制因素和突破口;通过消减土壤障碍因子和阻控次生化过程,挖掘中低产田巨大地力提升潜力;通过加大有机补偿,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通过扩增土壤水分养分源汇容量,有效提升土壤缓冲性能;通过调控土壤生物过程,推进农田地力向提升方向发展;应用3S技术实现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和管理。通过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技术规程,并进行技术示范和推广,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耕地地力培育与国家粮食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招生专业及拟招生计划

耕地保育与可持续发展专业型硕士学习年限拟定为2年,最多3年,采取全日制培养方式。招生专业为农业硕士的“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四、课程学习和实习实践基地

课程学习全日制在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实习实践基地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如中国农业大学位于北京的上庄实验站,位于河北的涿州实验站、曲周实验站和位于内蒙古的武川实验站,此外还有部分校外的联合培养基地。

                                         专业学位校外联合培养基地


序号


校外基地名称


基地联系人(职务)

1

内蒙古现代农牧研究院

李保国(院长/教授)

2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山东无棣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

李玉涛(站长/高级农艺师)

3

农业部山东桓台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吴文良(站长/教授)

五、学习方式、学制及实习实践要求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训练和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一般第1学年第一学期学习课程,第1学年第二学期起开展实践训练和学位论文研究。选择适合本领域业务发展和专业特征的实践实习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实习和技术研发、推广。实践实习6-12个月。学位论文指导实行双导师负责制。以校内导师为主,聘请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等环节的指导工作。校外导师一般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3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

专业实践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灵活进行:

(1)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承担的应用型课题,安排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

(2)充分发挥校外导师的指导作用,利用企业资源,由校外导师负责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环节。

(3)依托省级、校级、学院等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专业实践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在校内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下,由学院统一组织和选派学生去现场进行专业实践。

(4)依托校内实验中心、工程中心和研究中心等单位,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以专业课程实践和科技技能训练为主的专业实践。

六、资助与管理

按照学校的有关要求进行资助,日常管理按照研究生院和院系要求进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内容,修满规定学分,通过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条件,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我校的相关规定,且达到学校及学科的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授予农业硕士专业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