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请使用IE9(或以上)、谷歌、火狐等现代浏览器。360、QQ、搜狗等浏览器请使用极速模式。
学院发表文章

地球关键带框架下的黑土地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发布日期:2023-12-26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姚东恒   曹颖   成婧文   雷鸣   廖宇波   王玲   赵晶   孔祥斌

摘要:【目的】东北黑土地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准确界定和把握东北黑土地概念与时空动态特征,对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地球关键带理论,厘清黑土地概念,结合区域土壤类型数据和1980、2000和2020年土地利用/覆被数据,采用叠加分析法、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法,揭示近40年东北黑土地变化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结果】(1)黑土地是土壤为黑土类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中温带松辽和三江-长白气候区,海拔主要在500 m以下,土壤类型以草甸土居多。(2)受气候变化、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度的影响,40年间东北黑土地面积增加了412.44万hm2,由于政策干预,2000年以后增量大幅降低。(3)空间上,由于人口与经济重心转移,东北黑土地整体呈现北扩南缩的空间格局,黑土地重心持续向北部迁移,2000年以后迁移速度减慢。(4)退耕还林和建设占用是东北黑土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增加则主要源于林地、草地开垦,受政策和制度影响,2000年以后东北黑土地动态转化频繁。【结论】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近40年东北黑土地面积大幅增加,并持续向北部扩张,但扩张范围和扩张速度大有下降趋势。本文可为黑土地资源分析提供方法借鉴,为东北黑土地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地球关键带;黑土地;黑土;资源特征;时空演变;驱动因素;


地球关键带框架下的黑土地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