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0日,依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休养生息制度背景下的耕地保护转型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孔祥斌教授团队主办的“大国耕地保护与持续利用”名家论坛第九场学术报告会顺利召开。本次论坛邀请到了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的迈克尔·克劳斯(Michael Klaus)博士团队为全国20多所农业院校师生带来题为“乡村土地整治与持续发展”的讲座。此次学术报告会由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组办,土地与持续发展通识课高校联盟协办,并由孔祥斌教授担任主持人。此次交流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同步方式进行,参与交流的师生超百余人。
部分参会师生与德国汉斯基金会克劳斯(Klaus)博士一行合影留念
报告会伊始,孔祥斌教授代表全国二十多所高校的师生热烈欢迎了Michael Klaus博士团队的到来。孔祥斌教授指出,在全球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德国以其在土地整治和乡村治理方面的卓越经验而闻名。德国与中国自然资源部之间建立的合作关系也为双方的经验交流提供了宝贵机会。除此之外,孔祥斌教授特别提及山东青州示范区的建设,他指出这个示范区在中国的土地整治和新时代乡村建设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该示范区借鉴了德国的成功经验,并将其应用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对中国的耕地保护和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可行的参考和借鉴。
孔祥斌教授对克劳斯(Klaus)博士一行表示欢迎并致辞
Karl Spindler先生以"农业景观中的景观规划"为题,从农村发展的角度阐述了生态系统估值和建立良好生态系统的策略。Spindler先生详细揭示了在气候变化这一重大挑战下实现具有前瞻性的乡村发展的方法和策略。他认为,要真正实现乡村振兴,需要考虑生态环境、道路建设、社会福利、交通和经济发展等多个领域,只有将所有因素统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完整的规划并实现长足的发展。
卡尔·斯宾得勒(Karl Spindler)先生报告中
Lothar Winkler先生以巴伐利亚州为例,探讨了当前土地整理面临的挑战。基于此,Winkler先生进一步分析了德国的乡村发展战略。根据2013年对公众的调查结果,德国将实现城乡等值化写入基本法中。为了实现真正的城乡等值化,必须以村庄为核心进行土地整理,同时,要以公众参与和结果为导向,各相关部门必须通力合作,相互协调,通过保护耕地确保乡村发展,重新分配土地使土地拥有者获得相同价值的土地。此外, Winkler先生表示,为推进土地整理项目,相关的法律基础是至关重要的。法律规定了整个程序和流程。德国的土地整理工作取得了许多成果,其中包括林业发展和规划,以及对栖息地进行生态化的土地整理。
洛塔尔·温克勒(Lothar Winkler)先生报告中
Breitenfelder先生管辖了18个社区的土地整治,此次报告他以农户意见为导向,强调了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基层群众的参与和需求的重要性。他通过地方和区域两个尺度的案例,阐述了如何保障农民权益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地方尺度下,他提出建立群众机构来保护个体权益和协调政策实施。在区域尺度下,他强调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小农户收入的平衡。最后,他总结道,土地整理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通过解决矛盾与冲突,所有利益相关者达成共识,实现无冲突的地区化发展。
迈克尔·布赖滕费尔德(Michael Breitenfelder)先生报告中
此次学术报告会师生们积极踊跃地提问和交流,与Michael Klaus博士的团队展开了深入的学术讨论。通过此次学术交流活动,中德两国在乡村土地整治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加深,为双方提供更多合作机遇,也为中国乡村治理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