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请使用IE9(或以上)、谷歌、火狐等现代浏览器。360、QQ、搜狗等浏览器请使用极速模式。
学院新闻

中国土地学会组织开展全国学会科普能力提升项目交流会

发布日期:2022-11-14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为提升中国土地学会的科普能力,2022年11月11日,由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土地学会、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中国土地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承办的全国学会科普能力提升项目推进会在线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土地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宋海荣秘书长主持。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国土地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各省土地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和全国学会科普能力提升项目成员共112人参会。

会上,由中国土地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我院教授张超介绍了由中国土地学会承担,中国农业大学作为协作单位的中国科协项目:全国学会科普能力提升项目,具体包括项目背景与主要内容、任务目标与工作流程、项目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不足和下一步计划等。

与会专家对项目的推进和科普工作安排进行了深入讨论。自然资源部宣教中心副主任桂梅强调,科普项目是面向社会公众的,不仅要普及科学知识,也要培养公众的兴趣。要全面提升科普人员的谋划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借助传播媒体、社会的力量,点面结合拓展我国土地科技人员的科普活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白中科教授认为,科学只有传播出去才能够发挥它的价值,要将现有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科普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应做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交融、诗性思维和科学思维的交织。

中国土地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赵烨教授提出,科普活动要有科学性、思政性、社会性和持续性四个特征,需要总的逻辑性来把握。科普教育要有时政性,二十大报告中同科普相关的有两个“牢牢”,一是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二是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中国人手里。中国土地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自然资源部首席土地科学传播专家朱道林教授指出,后续工作中需要将知识点分类,区分不同类型,针对科普对象,采取多样化的科普形式,系统化、科学化、准确地开展科普工作。

 

最后由中国土地学会理事、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自然资源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土地学会耕地红线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负责人我院兼职教授郧文聚研究员进行了总结。针对土地学会科普工作提出,部省两级科普工作委员会应该共同努力,把土地的科普工作做好。重要的是提升我们的科学传播能力,组织好自上而下从国家级到省市县的科普系统。要切实实行部省联动、省市联动、市县联动,同时考虑同高校、专家资源的联动,从土地领域的热点问题、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开展科普活动。在科普中国平台,发出中国土地学会的科普声音。

土地学院院长李保国到会,鼓励大家做好土地科普工作,展现农大土地学院风采。

该交流会在中国农业大学设立了线下会场,我院孔祥斌教授、徐艳副教授、汤怀志副研究员、刘哲副教授、姚晓闯副教授以及土地信息系研究生20余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