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系始于1988年的土地资源科学系,198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2年成立土地资源管理系,1996年获得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获得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7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08年列入学校“211工程”,2010年获得公共管理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公共管理学B+。2019年进入学校“双一流”建设学科。2021年组建土地资源系。目前与土地管理系共同承担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系列教学和建设任务。
全系现有教职工1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具有国外博士后或访问学者经历10余人,与美国、欧盟等高校科研机构交流广泛,开展本科生和研究生多种形式的学术访问和联合培养。目前形成土地性状和资源演化,土地质量与耕地保护、水土资源耦合与流域综合发展、土地系统分析与大数据建模等教学科研方向。依托相关自然资源管理的企事业单位,拓展学生专业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现实土地问题的能力。依托土地资源系和土地管理系,设有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中国土地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土地利用与管理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在区域土地资源与耕地质量、资源遥感监测和土地系统分析,水土资源耦合和区域综合发展等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土资源科技一等奖和国土资源科技二等奖在内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和奖励。
主要领域与方向
土地性状与资源演化:以资源科学理论为基础,主要开展土地资源构成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分类与类型演化研究,土地资源调查和利用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智慧耕地与治理修复:侧重运用“天-空-地”一体化新技术开展多目标多尺度下中国及其典型区域土地资源精细调查、评价、监测理论与关键技术突破研究;加强中国典型土地资源关键带气候-利用-土壤-水过程效应模拟、修复与治理模式集成与示范研究,为耕地精细调查评价与监控治理提供支撑。
耕地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开展中国及全球耕地资源多程耦合机理与持续利用调控策略研究;推进碳中和目标下的中国耕地资源碳排放、碳固持、碳库存量调控机理、空间格局优化研究;深入多主体协同与权衡的耕地保护感知、博弈、互馈机制与调控策略研究,为耕地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管理奠定基础。
水土资源耦合与流域综合发展:开发改进水土耦合评价模型;结合观测数据和3S技术,模拟流域尺度水土资源时空演变规律;开展资源高效利用的水-土-生境的空间权衡配置研究,为水土资源与管理的长期规划提供理论和支撑。
土地系统分析与大数据建模:针对人地耦合关系演变、生态环境效应与预警等方面开展资源管理知识框架下的大数据复杂系统分析技术与建模研究,支撑土地资源综合管理与调控。
展望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系的发展目标是立足土地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融合自然人文学科,集成水土资源模型和空间信息技术,围绕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优化管控、生态保护修复等进行应用基础研究,为解决我国资源利用和生态修复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为中央政府制定全球气候变化和保障粮食安全背景下耕地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的政策和战略支撑,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提供中国关于土地可持续利用最新政策与智慧经验,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等国际组织提供详实案例支撑;构筑中国及全球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前沿平台,打造中国乃至全球土地资源科学技术与管理人才培养的高地,助推中国及全球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服务中国粮食安全、双碳目标、乡村振兴及全球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系全体师生竭诚希望国内外同仁和青年才俊加入,一起推动我国土地资源与自然资源相关事业的发展,携手做出应有的贡献。
系主任:孙丹峰
副系主任:徐艳、伦飞、纪文君
教授:孙丹峰、孔祥斌、陈永、张戈丽
副教授:许月卿、段增强、徐艳、伦飞、纪文君、冯璞玉、刘忠、张雪靓、孙强强、张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