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国家稳定与发展的根基。我国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相对有限。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耕地保护的重要性,提升全社会的保护意识。由中国地质博物馆主办,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土地学会、中国自然资源报社、自然资源部耕地红线保护青年突击队协办的“75周年耕地保护成就展”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开展。该展板由我院土地信息系张超教授,以及我院兼职教授郧文聚研究员总策划,我院周虎教授、汤怀志副教授和朱宇博老师、博士生陈畅参与了部分展板的组织和设计。
此专题展览分为两次,旨在向公众展示我国在耕地保护方面的不懈努力和辉煌成就,从多个角度展示我国耕地保护的成果,涵盖了耕地保护的各个层面,包括国情分析、政策措施、地方政府的实践以及技术创新等。
展览(一)于2024年12月4日起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展出,内容涵盖了从广东、宁波到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成功案例,以及盐碱地治理与利用的有效实践等,受到了来自社会公众和自然资源部领导的大力赞扬。
展板(二)则将进一步介绍耕地保护相关的政策措施,包括市县政一把手的担当作为、国家粮仓的坚实保障、“慧” 保耕地的创新举措、“法” 治耕地的严格规范、“漫” 话耕地的生动传播等,传递“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信心和决心,提升全社会保护耕地的意识。
“75周年耕地保护成就展(二)” 2025年2月28起,已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前广场(北京地铁4号线西四站D出口)正式展出,欢迎我院师生及广大市民和各界人士前去参观。
供稿: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