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请使用IE9(或以上)、谷歌、火狐等现代浏览器。360、QQ、搜狗等浏览器请使用极速模式。
学术报告

“耕地保护基层主体动力提升机制与路径”对话

发布日期:2022-08-31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人:孔祥斌教授

对话嘉宾:吴振邦

对话时间:2022831 19:30-21:00

线上地点:腾讯会议

ID209-323-436

 

主持人简介

孔祥斌,中国农业大学领军人才B类、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科技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宝钢优秀教师(2014)。长期从事耕地资源利用、评价与保护理论和机理创新研究,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支撑粮食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农业格局”等省部级重大课题30余项,累计在NatureAdvance in AgronomyLand Use Policy等中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7项,获批中央及部委领导批示10余份。

 

嘉宾简介

吴振邦,河南省原阳县太平镇菜吴村党支部书记,旺盛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率先提出了“稻鳅生态立体种养”新型种养理念,探索了生态高效农业生产模式,提高了农民耕地保护积极性和经济效益,为国家提供了优质农产品。

 

报告简介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地为农本,加强耕地保护是保障国泰民安的基础。为加强耕地保护,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制定了“长牙齿”的硬措施来加强耕地保护。农民等微观主体作为耕地保护与利用的直接主体,耕地保护与利用行为直接决定了耕地保护战略的实施成效。近年来,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降低,出现了耕地非粮生产、撂荒等问题,耕地保护动力严重不足,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孔祥斌教授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休养生息制度背景下的耕地保护转型研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耕地保护调研,总结了甘肃戈壁农业、吉林保护性耕作、安徽“五黑”农产品、广西“小块并大块”等典型耕地保护模式,上述模式充分激发了农民等微观主体耕地保护动力,实现了粮食生产、生态保护、农户效益协同提升目标。为探索更多耕地保护先进模式,孔老师教授邀请河南省原阳县旺盛种植专业合作社吴振邦社长进行对话,深入探究吴社长创立“稻鳅(虾)生态共作”立体种养模式的背景、模式内容、实施困境与解决对策、实施成效与未来发展等内容,深入挖掘生态高效农业生产模式激发农民耕地保护动力的先进经验,助力大国耕地保护,保障优质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经济效益,助推国家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