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请使用IE9(或以上)、谷歌、火狐等现代浏览器。360、QQ、搜狗等浏览器请使用极速模式。
学院新闻

全国土地日|我院举办耕地红线科普课程建设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2-06-27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2022年6月25日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意识。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中国土地学会耕地红线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中国土地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在线组织开展了耕地红线科普课程研讨会。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主任、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研究员郧文聚,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桑玲玲,中国土地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晓玲,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白中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赵烨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保国教授、张凤荣教授、张超教授、汤怀志副研究员以及我院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等参加活动。本次活动同时邀请了自然资源部宣教中心的领导、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九条小学科技主任任立鹏老师,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荒漠化的负责人孙静,抖音科普账号@三维地图看世界技术负责人杨攀。活动由张超教授主持,采取学生讲解与专家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微信图片_20220627080659

 研讨会首先由张晓玲研究员和李保国院长致辞,张晓玲指出“耕地保护科普工作是专业性的工作,需要众多的专家学者和普通社会公众一起参与,科普课程的设计至关重要”。李保国强调“科普工作和活动的推进实施,并且起到好的效果,将对我国耕地保护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随后,我院访问学者穆荣,研究生李珊儿、李春泽、杜卓庭、杨翠翠、史晓辰,本科生张弛、陈梓文、杨晓懿、曹英贤等分别从耕地的内涵、基本特征、我国耕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等十个方面讲解“为什么要坚守耕地红线”。多位专家学者听取学生汇报后,进行了精彩点评。张凤荣教授从“耕”和“粮”的字形构成起源,进一步说明“保护耕地要重点保护平原的耕地,保护水热条件好、一年多熟的耕地”。并指出,“耕地保护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我们不但要‘长牙齿’,更要有坚硬的拳头,拳打脚踢,方方面面守住我们的耕地,守住我们的粮食安全”。赵烨教授明确了我国耕地资源的四个特点,并提出“重视管护耕地不仅是农民的事,还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现在和未来”。白中科教授强调“耕地土壤肥力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让永久基本农田成为‘永久’意义重大”。桑玲玲指出耕地保有量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希望“在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耕地红线科普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有成效”。汤怀志认为18亿亩耕地红线是我国全部可利用耕地数据和格局的综合反映,这样的耕地用一片少一片,建议尽快出台耕地保护法。自然资源部宣教中心的领导和三位特邀科普专家对科普宣讲活动进行了肯定,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在耕地保护科普工作中,要明确科普受众,系统梳理耕地保护相关知识,与科普工作部门合作开发耕地保护科普课程等建议。

 活动最后由郧文聚研究员进行总结。他指出,中国人把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把坚守耕地红线变成全社会共同行动。耕地红线科普不仅要介绍耕地科学探索前沿知识,而且要面向更广泛的对象,凝练和组织科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