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请使用IE9(或以上)、谷歌、火狐等现代浏览器。360、QQ、搜狗等浏览器请使用极速模式。
学术视点

李保国:尽全力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发布日期:2022-01-06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对话”系列讲座是校研究生会精心打造的品牌文化活动,旨在邀请我校科研大咖,以面对面的形式学界先进思想近距离讲述给我校莘莘学子。零距离互动拉近师生距离,感受科研魅力,激励同学们学习先进思想、投身科研一线,在学术上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随着第二期对话系列讲座的顺利落幕,我们的系列活动也迎来阶段性的成果。回顾这次讲座,不仅有李保国教授带给我们关于耕地保护方面的知识学习,还有更深层次的学习思路上的启示:交流,与大咖交流,是巩固自身学习,启发思维的有效途径。

此次讲座,李保国教授以“耕地保护”为主题,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出发,讲述黑土地保护的梨树模式。结合当前中国耕地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新形势新挑战,与大家探讨未来耕地保护技术与制度路径。活动前30分钟先由李老师讲述相关主题。

李保国教授始终认为,耕地保护是实现“藏粮于地”的根本保证,因此,保证我国粮食安全须从耕地保护做起。

在他看来,应该继续在黑土地保护方面开展工作,把黑土地保护和现代农业生产、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只有把黑土地保护好了,把耕地保护好了,才能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才能为我国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良好基础。”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李保国教授扎根黑土地,带领团队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以我国黑土地保护中的“战斗堡垒”梨树实验站为基点,理事十余年,终于摸索出了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梨树模式”。

“梨树模式”是对传统耕作方式的变革。运用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技术,实现保护性耕作,关键是少动土,把秸秆全部或尽量留在地表,向大自然学习,尽可能让耕地的状态接近自然,从而保持黑土地肥力处于高水平。

随后开始与学生进行对话谈论,由学生提出耕地保护的相关问题与李保国教授进行讨论。其中,有土地学院的同学就梨树模式的技术路线上的土壤改良与李老师进行交流,也有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同学就关于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的问题请教李老师,也有农学院的同学,向李保国教授询问耕地生产力的保育情况等等。老师均耐心为各位同学进行讲解, 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李保国教授表示,要保护黑土地还应大力提升耕地保护意识,转变落后观念。“当前,很多地方还在采取资源透支性利用方式,不尊重自然循环规律。但黑土地资源不是无限的,只有坚持保护性利用才能长远。”

保护耕地是一件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进行长期探索,虽然仍面临诸多难题,但只要各个层面合力攻坚,就一定能把这件事做好。作为新时代的农科学子,一定要勇当时代大任,学好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并把它们传递给更多的人,这样才能形成合力,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李保国,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文转载自“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会”公众号 202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