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请使用IE9(或以上)、谷歌、火狐等现代浏览器。360、QQ、搜狗等浏览器请使用极速模式。
教授

吕贻忠

发布日期:2020-05-27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姓名:吕贻忠
性别:男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Email:lyz@cau.edu.cn
办公电话:010-62731431
办公地址:资环楼一区212室 

  教育背景

1984.09-1988.07 华中农业大学 土壤农业化学 本科 农学学士

1988.09-1991.07 北京农业大学 土壤与植物营养学 农学硕士

2000.09-2003.07  中国农业大学 土壤学 农学博士 

  工作履历

1991.07-1993.12  北京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助教

1994.01-1999.12  中国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讲师

2000.01-2010.12  中国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副教授

2011.01-         中国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教授

其中:2011-2012 加拿大农业部温室与作物加工研究所做访问学者

2016.02-2016.08 到加拿大温莎大学访问学者

  学术兼职

北京市土壤学会第8-10届副秘书长((2002-2010)

国际腐殖酸协会、国际化学协会、国际土壤联合会、中国土壤学会、中国资源学会、中国土地学会会员或理事

soils,soil & sediments,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Chemosphere,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Coll Resources & Environm Sci 审稿人。

土壤学报、土壤、土壤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报、国家学位中心等多家期刊和机构的审稿人

  研究领域

1. 土壤腐殖质化学

2. 土壤退化与改良

3. 土壤污染与修复

4. 土壤健康及土壤质量评价

  奖励与荣誉

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资源与平台建设项目成果证书(2017)(《土壤学》,第一名)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排名10

北京土壤学会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2013年)

土壤学报优秀论文奖(2011年)

《土壤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获得国家和学校奖励(2009年)

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

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教师(2009年)

中国农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008年)排名2

北京土壤学会工作积极分子(2008)排名2

“土壤与土地资源”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骨干成员(2008年)

《土壤学》获北京市精品教材(2008年)排名1

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先进个人(2008年)

中国数字科技馆项目获得“2007世界信息峰会大奖”(2007年)

中国农业大学“优秀班主任”称号(2007年)

中国农业大学“杰出教师”(2007年)

2005-2006年度院级优秀党员(2006年)

土壤学多媒体教材建设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排名1

北京市土壤学会青年科学家论文友谊赛三等奖(2005年)

《基础土壤学》获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05年)排名2

项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获得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类二等奖(2005年)

国家重大自然基金项目“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优化模式研究(1998-2002)获得国家自然科学进步二等奖(2005年)

获得教育部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堆肥接种剂及其在养殖场固废生物处理中的应用(2005年)排名6

2003-2004年度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教师(2004年)

北京市土壤学会积极分子(2004年)

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生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博士研究生(2002年)

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教学评优工作中,被评为课堂教学效果优秀教师(2000年)

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教学评优工作中,被评为优秀教师(2000年)

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997年)

主持与参与的主要课题

国家重点研发研发项目“畜禽养殖废弃物恩赐发酵过程功能物质形成及调控机制”(子课题) 2018.6-202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机种植对土壤质量影响机制研究”2016-2019

公益性行业(国土资源部)科研专项课题“内蒙古宜耕沙地保护性开发关键技术与示范”第二子课题“宜耕沙地保护性开发关键技术” 2014-2016

公益性课题(环保部) “有机农业生态环境效益定量化评估与管理模式”研究,2013-2016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生物焦对三种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机制及土壤修复机理研究” 2013-2016

国家重点研发研发项目“畜禽养殖废弃物恩赐发酵过程功能物质形成及调控机制”(子课题) 2018.6-202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机种植对土壤质量影响机制研究”2016-2019

公益性行业(国土资源部)科研专项课题“内蒙古宜耕沙地保护性开发关键技术与示范”第二子课题“宜耕沙地保护性开发关键技术” 2014-2016

公益性课题(环保部) “有机农业生态环境效益定量化评估与管理模式”研究,2013-2016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生物焦对三种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机制及土壤修复机理研究” 2013-2016

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农业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2012BAD14B01”,2012-2016,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30-07)子课题“黄淮海北部缺水区合理耕层构建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2017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基于模型和GIS的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生产力动态预测” 2008-2010 

 “环渤海区域农业碳氮平衡定量评价及调控技术”(200803036)2008-2010

 “华北山前平原区农田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07BAD89B08)2008-2010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腐殖酸分子结构模型构建及其污染物吸附机制研究”(40771099)2008-2010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 “不同产量水平下土壤肥力质量与控制标准研究”(粮食主产区农田肥水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子课题)2006-2010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保护性耕作的土壤结构变化及固碳潜力模拟”(子课题)2006-2010 

中国数字科技馆二级子项目-农业种植(2005DKA64300-04-05),2007-2008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县域养分需求管理和肥料产品定制软件研制”2006-2010

国家粮食丰产工程“保护性耕作下土壤结构与节水培肥机理研究”(子课题) 2004-2006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华北集约化农区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变异及其演替特征” 2003-2005 

农业部资助项目“中国土壤1:100万属性数据库建设” 2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参加原生动物在土壤磷素转化和运移中的作用” 2002-2004

中国农业大学教改项目“土壤学一类课程建设” 2002-2003

中国农业大学教改项目 “主持土壤学网络多媒体教材的开发”2001-2003

教育部资助项目 “中国农业数字博物馆开发与建设”(负责土壤数字展馆建设)2002-2004

国家重大自然基金 “项目参加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优化模式研究”1998-2003 

  教学工作

主讲课程:《土壤学》、《土壤学实验》、《基础土壤学》。

参讲课程:《资源环境野外综合大实习》

教学研究:

1. 负责面向‘三农’的数字教育资源与平台建设项目子项目土壤学部分,2016.1-2017.3

2. 负责精品资源课程建设,2013,完成。

3. 负责国家精品课程《土壤学》项目建设(国家教改项目TS10037,2009-2012),完成。

4. 参加“土壤与土地资源”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项目,负责项目申请和主要建设工作(2008-2011)。完成。

5. 参加“资源环境类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北京市教委,2008-2009)完成.

6. 主持编写北京市精品教材《土壤学实验常规测试技术》,2007,完成。

7. 主持北京市精品课程《土壤学》教改项目建设(2006-2008)。完成

8. 主持中国农业大学精品课程《土壤学》教改项目建设(2004-2006)完成。

9. 主持编写北京市精品教材—土壤学,2004年立项,2006年完成。

10. 负责“中国农业数字博物—土壤分馆”项目建设工作(教育部,2002-2004)。完成

11. 主持“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优化模式研究”教改项目,2004-2005。完成

12. 主持土壤学一类课程的建设(校教改项目,2002-2003),完成。

13. 主持土壤学网络教材的开发(校教改项目,2001-2003),完成。

  学术成果

一、 发表文章:   

2018年:

1.Ling Zhu, Lihong Tong, Nan Zhao, Jie Li, Yizhong Lv*,Coupling interaction between porous biochar and nano zero valent iron/nano α-hydroxyl iron oxide improves the remediation efficiency of cadmium in aqueous solution,Chemosphere 219 (2019) 493-503

2. Ling Zhu, Nan Zhao, Lihong Tong and Yizhong Lv*,Structural and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otassium carbonate activated biochar. RSC Adv., 2018, 8, 21012–21019
3. Ling Zhu, Nan Zhao, Lihong Tong, Yizhong Lv*, Guangjun Li. Characte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urface modified materials based on porous biochar and its adsorption properties for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Chemosphere 210 (2018) 734-744

4. Nan Zhao, Zheng Yina, Feng Liua, Meiyi Zhanga, Yizhong Lv, Zhengping Hao, Gang Pan,Jing Zhang. Environmentally persistent free radicals mediated removal of Cr(VI) from highly saline water by corn straw biochar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60 (2018) 294–301

5. Nan Zhao,YiZhong Lv*, XiXiang Yang, Feng Huang,JianWen Yang. Characterization and 2D structural model of corn straw and poplar leaf biochar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18) 25:25789–25798.(https://doi.org/10.1007/s11356-017-0959-1)

6. 李杰,祝凌,仝利红,吕贻忠*,李季. 蔬菜温室长期种植下土壤重金属累积风险评价[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 37(10):2159-2165.

7. 柳夏艳,郝思铭*,吕贻忠*,褐煤、粘土和有机肥对内蒙古风沙土腐殖质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影响,腐殖酸,2018(6):16-34

2017年:

1. LÜ Yi zhong1 ,CONG Wei wei1,2∗ ,LI Li jun1∗. 1.Structural Changes in Humic Acid during Degeneration Process of a Steppe Soil.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2017, 37(9):2954-2960   

2. Nan Zhao1,2, Xixiang Yang3, Jing Zhang4, Ling Zhu1 and Yizhong Lv1,* Adsorption Mechanisms of Dodecylbenzene Sulfonic Acid by Corn Straw and Poplar Leaf Biochars. Materials 2017, 10, 1119,1-15

3. Nan Zhao, Yizhong Lv, Xixiang Yang. A new 3D conceptual structures modeling of biochars by molecular mechanics and molecular dynamic simulation., J Soils Sediments (2017) 17:641–655 DOI 10.1007/s11368-015-1308-y.

4. 孙增慧, 韩霁昌, 刘哲, 吕贻忠. 2017. 种植方式对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微形态特征的影响. 农业机械学报, 48(5):282-289.

5. 刘哲, 孙增慧, 吕贻忠. 2017.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华北地区温室和农田土壤团聚体形成特征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5(8):1119-1128.

6. 孙增慧, 韩霁昌, 刘哲, 吕贻忠. 2017. 种植方式对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微形态特征的影响. 农业机械学报, 48(5):282-289.

7. 祝 凌,王月瑛,吕贻忠*.碳酸钾添加比例对玉米秸秆生物炭表面特性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7,54(6):1508-1517.

2016年:

1. Nan Zhao, Yizhong Lv, Guixue Song, Jing Zhang. 2016. Sorption behavior of dodecylbenzene sulfonic acid on humic acids from Mollisol and Alluvial soils.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75:351.

2. 王月瑛, 李丽君, 吕贻忠*, 2016. 三种不同生物质炭对2,4-二氯苯氧乙酸吸附特性的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35(4): 699-705.

3. 宋明元, 吕贻忠. 2016. 土壤改良措施对科尔沁沙土保水性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30(1):1 80-184.

4. 宋明元, 吕贻忠*, 李丽君等. 2016. 土壤综合改良措施对科尔沁风沙土保水保肥能力的影响.干旱区研究, 33 (6) :1345-1350.

4. Liping Zhang, An Xing, Yuanfang Huang*, Hongyan Zhang. 2016. Managing for ecological services value in abandoned mine land using combined simulation models. The XV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for Mine Surveying. Brisbane, Australia. pp. 271-277 (Conference paper).

5. 申思雨, 刘哲, 吕贻忠*. 2016. 不同种植方式对温室土壤微形态的影响. 土壤, 48(2): 368-373.

2015年:

1. 宋明元, 吕贻忠. 2015. 黏土?有机肥和生物炭对风沙土肥力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34(sup.2): 144-148.

2. 姜瑢, 申思雨, 吕贻忠*. 2015. 华北地区有机种植与常规种植土壤质量比较研究, 土壤, 47(4): 805-811.

3. 姜瑢, 吕贻忠*, 申思雨. 2015. 华北地区有机种植和常规种植模式下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污染评价, 中国生态农学学报, 23(7): 877-885.

4. 罗煜, 李晓亮, 张姗姗, 朱明, 吕贻忠, 戴中民, 于家伊, 张玉华. 2015,不同腐植酸特性比较及其对土壤与作物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17(2): 118-125.

5. 李晓亮, 张珊珊, 张玉华, 赵立欣, 程红胜, 向欣, 吕贻忠, 罗煜, 2015. 生物腐植酸对化学肥料的辅助作用及机理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46(6):  47-55.

6. Z.C. Yang, N. Zhao*, F. Huang, Y.Z. Lv,2015. Long-term effects of different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 treatments on soil organic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crop yields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 Soil & Tillage Research, 146:47–52

2014年:

1. 罗煜, 李晓亮, 张姗姗, 朱明, 吕贻忠等, 2014. 不同腐植酸特性比较及其对土壤与作物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5, 17(2): 118-125.

2013年:

1. ZHAO Nan1, Lü Yi-zhong*1* and LI Guang-jun2,2013.Characterization and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al Modeling of Humic Acid via Molecular Mechanics and Molecular Dynamic Simulation. Chem. Res. Chin. Univ.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y. 2013, 29(6): 1180-1184.

2012年:

1. ZHAO Nan, ZHENG Yintian, LV Yizhong*. Characterization and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al Modeling of Humic Acid Using Molecular Dynamics. Functions of Natural Organic Matter IN Changing Environ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 & Springer. The 16th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Humic Substances Society, 2012, 9:103-104.

2. Hong Zhao, Yingzhong Lv*, Xiaoke Wang, Hailin Zhang, Xueming Yang. 2012. Tillage Impacts on the Fractions and Composition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Geoderma,189-190(10):397-403.

3. 赵楠, 吕贻忠*, 2012. 不同施肥处理对潮土胡敏酸结构特性的影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32(7): 1856-1859.

4. 吕贻忠, 郑殷恬, 赵楠, 2012. 栗钙土胡敏酸分子三维结构模型构建及其优化. 化学研究与应用, 24(6): 848-853.

2011年:

1. 吕贻忠, 郑殷恬, 赵楠, 2011. 分子模拟在黑土胡敏酸三维结构模型构建中的应用,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8(11): 1454-1458.

2. H.Zhou, E. Perfect, Y. Z. Lu, B.G. Li and X. H. Peng, 2011. Multifractal analyses of grayscale and binary soil thin section images. Fractals, 19(3):299-309.

3. 常春英, 吕贻忠*. 2011. 腐植酸对阿特拉津的吸附特性研究. 腐植酸. (2): 11-15.

4. 赵红, 袁培民, 吕贻忠, 李季. 2011. 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土壤, 43(2): 306-311.

5. 郑殷恬, 赵 红, 赵 楠, 吕贻忠*. 2011, 黑土?栗钙土和潮土胡敏酸分子结构的差异性分析. 土壤, 43(5): 804-808.

2010年:

1. 吕贻忠, 廉晓娟, 赵红*, 刘武仁. 2010. 保护性耕作模式对黑土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6(11): 163-169.

2. 常春英, 郑殷恬, 吕贻忠*. 三种胡敏酸对阿特拉津的吸附特性及机理研究. 2010,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30(10): 2641-2645

3. 周虎, 李保国, 吕贻忠*, 郑金玉, 刘武仁. 2010. 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孔隙的多重分形特征.土壤学报, 47(6): 1094-1100.

4. 崔潇潇, 高原, 吕贻忠*. 2010. 北京市大兴区土壤肥力的空间变异. 农业工程学报, 26(9): 327-333

5. 赵红, 郑殷恬, 吕贻忠*, 袁丽伟, 曾宪楠. 2010. 免耕与常规耕作下黑土腐殖酸含量与结构的差异, 生态环境学报, 19(5): 1238-1241.

6. 常春英, 滑晓赞, 吕贻忠. 2010. 氧化铁对腐殖酸的吸附机制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报, 15(1): 79-83.

7. 周虎, 李保国, 吕贻忠*, 郑金玉, 刘武仁. 2010. 土壤薄片中石英颗粒分布的分形特征. 土壤, 42(3): 297-301.

8. H. Zhou, E. Perfect, B.G. Li and Y.Z. Lu*. 2010. Effects of Bit Depth on the Multifractal Analysis of Grayscale Images. Fractals, 18(1):127-138.

9. HU Zhou, Edmund Perfect, Baoguo Li and Ying Zhong Lu*.2010. Comments on “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ppearent two-phase fractal fractal porous media”. Vadose Zone Journal. 9(1)131-132

2009年:

1. 吕贻忠, 崔潇潇, 王建峰. 2009. 土属信息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探讨.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4(6): 61-67.

2. 赵红, 吕贻忠*. 2009. 护性耕作对潮土结构特性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18(5): 1956-1959.

3. 马兴旺, 吕贻忠, 李保国, 朱靖蓉. 2009. 绿洲土地利用影响下地下水矿化度时空变化模拟模型的构建. 自然资源学报, 24(2): 268-275.

4. 常春英, 吕贻忠*.2009. 两种胡敏酸对2,4-D的吸附特性及机理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9(11): 2926-2929.

5. 吕贻忠, 丛巍巍, 廉晓娟. 2009. 不同耕作措施对黑土腐殖质组成与光谱特性影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9(10): 2642-2645.

6. 李光军, 吕贻忠, 李保国. 2009. 内蒙古羊草原不同管理措施对栗钙土胡敏酸光谱特性的影响.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9(6): 1508-1511.

7. ZHOU Hu, LI Baoguo, and LU Yizhong*. 2009. Micromorphological Analysis of Soil Structure under No Tillage Management in the Black Soil Zone of Northeast China. J. Mt. Sci. 6: 173–180.

8. 赵红, 吕贻忠*, 杨希, 周连仁, 靳向胜. 2009. 不同配肥方案对黑土有机碳含量与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42(9): 3164-3169.

9. 王丽, 黄元仿*, 庞圣杰. 基于PSR框架的农用地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土壤通报, 2009, 40(5): 981-986.

10. 周虎, 吕贻忠*, 李保国. 2009. 土壤结构定量化研究进展, 土壤学报, 46(3):501-506.

2008年:

1. 张琳, 张凤荣, 吕贻忠, 安萍莉, 严良政. 2008. 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规律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41(12): 4127-4133.

2. 吕贻忠, 于雅琼, 高原. 2008. 鄂尔多斯沙地土壤生物结皮物理特性研究, 中国土壤学会第11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中),38-42.

3. 杨志臣, 吕贻忠*, 张凤荣, 肖小平, 刘沫. 2008.  秸秆还田和腐熟有机肥对水稻土培肥效果的对比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4(3): 214-218.

2007年:

1. 周虎, 吕贻忠*, 杨志臣, 李保国. 2007. 保护性耕作对华北平原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40(3): 1973-1979.

2. ZHOU Hu, Lü Yizhong, YANG Zhi-cheng and LI Bao-guo. 2007. Influence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on soil aggregates features in north China plai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6(9):1099-1106

3. 吕贻忠, 张风荣, 2007. 土地保护学研究新进展(3万字), 土地科学学科发展蓝皮书, 中国土壤学会等编北, 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pp.114-144.

4. 杨佩国, 李保国, 吕贻忠. 2007. 考考赖沟流域植被生产力模拟. 植物生态学报,31(5): 787-793.

2006年:

1. 吕贻忠, 李保国, 张风荣, 李子忠, 黄元仿. 2006. 土壤学网络多媒体教材的开发与应用.见江树人主编: 《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培育创新人才》-中国农业大学第五次优秀教学成果经验汇编, 91-98,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 张风荣, 吕贻忠, 2006, 土地保护学总述(2万字), 土地科学学科发展蓝皮书, 中国土壤学会等编,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pp.128-164.

3. 胡克林, 李保国, 吕贻忠等. 2006. 中国农业大学上庄试验站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1(6): 27-33.

4. 周虎, 吕贻忠, 杨光立, 杜章留. 2006. 长期培肥对水稻土壤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现代农业与农作制度建设(论文集), 413-416,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5. LEI Hong-jun, Li Bao-guo, BAI You-Lu, HUANG Yuan-Fang, Lu Yi-Zhong and LI Gui-Tong,2006. Modeling soil organic matter dynamics under intensive cropping systems on the huang-hai plai of china,Pedosphere,16(4):409-419.

6. 吕贻忠, 胡克林, 李保国. 2006. 毛乌素沙地不同沙丘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 土壤学报, 37(1): 152-154.

7. 吕贻忠, 李保国, 崔燕. 2006. 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的小尺度空间变异.中国农业科学, 39(8): 1581-1588.

2005年:

1. 雷宏军, 李保国, 白由路, 黄元仿, 吕贻忠, 李贵桐, 李科江. 2005. 集约化农做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及其在黄淮海平原区的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 38(5): 956-964.

2. 吕贻忠, 张凤荣, 孙丹峰. 2005. 百花山山地土壤中有机质的垂直分布规律, 土壤, 37(3): 277-283.

3. 张凤荣, 吕贻忠*. 2005. 北京百花山区自然土壤与耕作土壤的肥力比较及土壤管理措施, 土壤通报, 36(2): 155-159.

2004年:

1. 杨佩国, 李保国, 吕贻忠. 2004. 毛乌素沙地典型地形断面土壤水分动态, 干旱区研究, 21(4): 333-337.

2. 马兴旺, 吕贻忠, 朱靖蓉, 程远. 2004. 现代人类活动对新疆灌淤土养分特性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18(1): 197-199.

3. 胡克林, 张凤荣, 吕贻忠等. 2004. 北京市大兴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环境科学学报, 24(3): 263-268.

4. 崔燕, 吕贻忠*, 李保国. 2004. 鄂尔多斯沙地土壤生物结皮的理化性质, 土壤, 36(2): 197-202.

5. 吕贻忠, 杨佩国. 2004. 沙漠结皮对荒漠化土壤水分的影响, 干旱区资源与研究, 18(2): 76-79.

2003年:

1. 吕贻忠, 马兴旺. 2003. 影响荒漠化土壤养分变化的因素及定量研究, 生态环境, 12(4): 473-477.

2. 胡克林, 李保国, 吕贻忠, 张凤荣. 2003.非平稳型区域土壤汞含量的各种估值方法比较, 环境科学, 25(3): 132-137.

3. 杨惠, 黄元仿, 林启美, 赵小蓉, 吕贻忠. 2003. 风化煤的化学氧化及产物的抗蒸腾生理效应. 腐殖酸, (2): 10-13.

4. 李季, 许艇, 邵晓龙, 吕贻忠. 2003. 奥运农产品有毒物质残留快速检测技术, 绿色奥运与北京国际农业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002年:

1. 吕贻忠, 李保国, 胡克林等. 2002. 鄂尔多斯高原夏初不同地形下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7(5): 44-49.

2. 吕贻忠, 李保国, 胡克林等. 2002. 鄂尔多斯不同地形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 土壤与环境, 11(1): 32-37.

2001年:

1. 吕贻忠, 郭淑媛, 王淑珍. 2001. 探索土壤学教学改革, 中国农业大学教学研究与实践, 3: 30-33.

2. 马兴旺, 吕贻忠. 2001. 草原退化对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中结合态腐殖影响, 干旱区资料与环境, 14(1): 69-73.

1997年:

1. 吕贻忠, 熊顺贵. 1997. 围栏封育与自由放牧对暗栗钙土腐殖酸光学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增刊): 101-10.

2. 熊顺贵, 吕贻忠, 1997. 土壤肥力概念与肥力评判方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增刊): 21-24.

1992年:

1. 吕贻忠, 夏荣基, 1992.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栗钙土腐殖特性的研究, 草原生态系统, 第四集, 171-179.

2. 吕贻忠. 1992. 围栏封育对栗钙土基本理化性状的影响, 土壤资源的特性与利用, 205-210.

 

二、 所得专利:     

1.获得“边坡人工土壤保肥性调理剂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08 I 0046492.2),3/8,专利授权日期2012年8月22。

2.“促进沙质土壤形成团粒结构的土壤改良剂及其使用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或发明号:20161098700.4。发明人:吕贻忠,闫旭东、陈亚军、张宏飞、吴晓光等。

3. “风沙土上生态保水保肥型的土体构型改良剂及其使用方法”,发明专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或发明号:20171038866.4。发明人:吕贻忠,张凤荣,闫旭东、张宏飞、吴晓光等。


三、 出版著作:    

1. 地学综合实习与指导.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主编.

2. 中国土地资源利用. 2015,参编.

3. 农村土地整治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参编.

4. 土壤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参编.

5. 保护性耕作的土壤生态与固碳减排效应.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 副主编.

6. 环境土壤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副主编.

7. 土壤学实验,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主编.

8. 农业盛典,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3,参译.

9. 土地科学学科反战蓝皮书.大地出版社,2006-2015,参编.

10. 土壤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主编.

11. 资源环境野外综合实习手册,校内印刷,2006,主编.

12. 堆肥工程施用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参编.

13. 土壤学网络教程.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3,主编.

14. 基础土壤学辅导与习题,中国农业大学印刷,2002,主编.

15. 基础土壤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参编.

16. 21世纪科学发展丛书.土壤学—绿色的根基,山东农业出版社,2001,主编.

17. 土壤学辅导与习题集.中国农业大学印刷,1999,主编.

18. 基础土壤学实验常规测试技术.中国农业大学印刷,1997,主编.

19. 基础土壤.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参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