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请使用IE9(或以上)、谷歌、火狐等现代浏览器。360、QQ、搜狗等浏览器请使用极速模式。
机构设置
系所设置

      【起源与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信息系起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1979年在北京农业大学援建的“中国农业遥感应用与培训中心”——我国首批遥感人才的摇篮。1993年正式建系,定名为信息管理系;2007年更名为地理信息工程系。现有教师23人,学源背景多元化,均来自国内外地理信息和农业科学名校,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讲师1人。在读本科生120余人、硕士博士生109人。

      【招生与教学】

        我系本科生招生专业为地理信息科学,本科生系统学习以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技术(GIS)和卫星定位系统(GNSS)等3S与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实行导师制,大学期间全部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及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硕士博士侧重于培养其利用3S等信息技术发现、凝练、和解决国土资源与农业领域科学技术问题的能力。

      【科研概况】

        近五年,依托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业灾害遥感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863等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科研项目120多项,到账经费超过5000万元,发表SCI/EI文章3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软件著作权80多项,获省部级以及其它科研获奖11项,出版专著与教材12部。

        国内外交流与产学研合作广泛,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美国马里兰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学、乔治梅森大学,以及中科院遥感所、中国农科院、北京农科院、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台湾逢甲大学等国内外空间信息科学名校长期合作。为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和国家气象局等单位长期提供技术支撑服务。

        重点就以下三个方向开展研究与应用:

        1. 农业遥感与农业灾害监测预警:包括高分辨遥感信息自动提取与作物分类;土壤水分与作物水分胁迫的遥感定量反演;激光雷达、微波雷达农业应用;遥感与作物模型数据同化;农作物倒伏遥感监测;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遥感监测;干旱监测、预测及影响评估;晚霜冻害的遥感监测;病虫害信息采集、传输、远程诊断与预警系统;中国三大主粮作物种植面积提取、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测系统等。遥感与作物模型数据同化的农作物监测预测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多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和“ESI热点论文”。

        2. 国土资源调查与耕地质量监测:该系是我国最早从事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团队之一,近十年来连续承担公益性行业专项等30多项课题,开展了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土地遥感动态监测、土地利用与耕地质量调查及数据更新方法、数据整合与管理系统、智能化信息服务等研究,建立了耕地质量监测技术体系,“耕地质量监测平台”已是国土资源部的业务运行系统,在土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管理信息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耕地利用过程精细探测与农业地理大数据:基于高分遥感与无人机平台,研究精确到地块的作物分布、耕地利用过程(品种类型、种植密度、覆膜、播收方式、生育进程、旱涝、高低温、倒伏、长势、产量等)的大范围精细探测技术,解析其时空分布模式与地域分异规律,挖掘自然与社会影响因素;构建农业地理大数据平台,开展精细区划、适宜性评价与模拟模型。为种子企业与农业管理部门提供大量信息技术服务。

 

系主任:黄健熙

副主任:苏伟,郭浩、高秉博

教授:朱德海、郭焱、张晓东、张超、杨建宇,黄健熙、苏伟、李雪草,马韫韬、曾也鲁

副教授:赵冬玲、杨永侠、李绍明、刘峻明、李俐、郭浩、刘哲、王红说、高秉博、赵圆圆、冯权泷,苗双喜

讲师: 姚晓闯

兼职教授:郧文聚、隋殿志